当然,C罗获得年度足球先生必然会引起人们对同名球员——梅西的感伤。 梅西和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被誉为当今足坛的双星。 两人多年来一直控制着世界足坛的制高点。 最高荣誉要么是你赢得的,要么是他赢得的。 能够同时观看两位超级实力选手的对决,对于球迷来说其实是一件幸事。 但任何一种幸福不仅有甜蜜,也有其难言的烦恼。
比如,双方球迷会因为两位球星的对决而互相维护对方的球星,甚至在球场上或者评论区发生争执。 尤其是在判断谁是当下实力最强的选手时,双方球迷的争论更是激烈。 此次C罗加冕世界足球先生,他也未能幸免。
这样的困扰不仅存在于球迷之间,也影响到了荣誉评选人员。 例如,2010年世界足球先生与《法国足球》杂志共同创建的金球奖已合并为“国际足联金球奖”。 两个奖项的合并是为了避免在评选最佳球员时出现不同获奖者的尴尬。 但由于今年未能达成协议,他们再次分道扬镳。
引用一段话来说明两人之间的恩怨:
在过去六年的合作中,国际足联金球奖的投票分为两部分。 50%的选票由国际足联各会员协会的国家队教练和队长控制,另外50%则由《法国足球》各国媒体控制。 由于两者标准差异较大,引发诸多争议,《法国足球》决定今年结束与国际足联的合作,重启金球奖评选。
分家后,国际足联的评选规则是:
国家队教练和会员协会队长仍掌握50%的投票权,另外50%的选票由国际足联选出的全球200多家媒体代表以及球迷网络投票组成。 其中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年度最佳教练奖,球迷首次成为世界足球先生评选的主要投票对象。
评选规则的变化以及不同奖项之间的异同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年度最佳教练奖,都是在考虑权衡年度最佳球员的评选标准,尽量避免出现重大分歧。 这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国际足联评选规则的改变意味着媒体的影响力下降,这与世界上另一个著名体育联盟NBA有些不同。
NBA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这个联盟中最好的球员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强的球员。 因此,其常规赛MVP一直受到球迷和球员的重视,被视为象征球员职业生涯的最重要荣誉之一。 NBA的选拔规则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修改了3次。 一开始,NBA官方认为只有参加比赛的球员才有资格入选,所以25年来,常规赛MVP都是由球员选出的。
也就是说,MVP应该颁给最有实力的球员,有资格的人必须决定谁最厉害! 那么很明显,只有球员们知道谁是真正优秀的球员,谁是他们最欣赏的球员,他们最有资格做出这个决定。 公众和媒体都是旁观者,投票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个人性,没有参考价值。
但后来,大卫·斯特恩成为NBA总裁后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年度最佳教练奖,他做出了改变,将常规赛MVP的投票权交给了媒体记者和篮球评论员,基本形成了媒体主导的评审形式。 虽然后来增加了粉丝投票,但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球迷可以在线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MVP候选人,网络投票结果计为1票,与北美媒体评论员的122票共同评选出常规赛MVP。
从上面可以看出,NBA对于常规赛MVP的评选规则基本上都是由媒体制定的,其他人无法干涉。 由于NBA主要在一个国家进行,即美国(加拿大还有多伦多猛龙队),且实力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只有一个有影响力的组织,所以没有其他有影响力的评判组织/杂志。 做出同样的评选与足球先生和金球奖类似,所以虽然有时当选MVP的球员存在争议,但问题不大。 毕竟只有一家公司有最终决定权。
不过,NBA评选最佳球员和FIFA评选最佳球员的区别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种是以媒体为绝对主导,另一种是一半职业球员,一半媒体和球迷为辅,媒体的地位还有下降的趋势(国家队教练、国家队队长、媒体代表)粉丝各占网络投票的25%)。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看到C罗当选世界足球先生时,中国国家队主帅和队长都投票了(意见不同)。
那么相比FIFA的评审规则,NBA的评审标准是否需要优化呢? 没有完美的标准,但总有更好的想法。 媒体的声音本来就带有很强的官方性质,很难消除自身的利益纠葛。 比如《中国好声音》主要以媒体选择为主,经常会出现观众和评委的分歧。 于是,每年评选出的前三名,总是给人一种“逗你玩”的错觉。 最后一期原本很好的节目,却在“自死,无人可救”这一集里丢失了。
无论是歌唱比赛还是竞技体育,其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其脱离生活现实的纯粹性。 人们的生活从来都是平淡无奇的,甚至有时是艰难的,但它们却充当了生活的调味品,赋予了存在一些理想的意义。
因此,竞技体育如果能够回归本质,或者至少追求一些本质,它的魅力就会更大。 因此,我希望NBA的投票规则能够考虑联盟成立之初的做法,或者参考其他体育联盟的做法,而不是仅仅依靠媒体人员的判断作为主要标准。 这样,他们的投票结果就会更有说服力,而不是沦为游戏内的自言自语。